君子之道自强不息

在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总是不乏英雄的身影。一个倔强的山东汉子,一腔滚烫的热血情怀,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狂放地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梦想。大一上学期,以出色成绩获得本硕博连读资格;大二大三时期,他在科技创新和学生工作领域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大三下学期,他潇洒地主动放弃本硕博连读名额。果断的放弃,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理想――清华。然而,壮士难免扼腕,保送清华直博生未果。艰难困厄之际,他又奇迹般地通过个性化保研途径实现了惊天一跃!

人们常说,失败者的例子都一样,而成功者却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故事。带着对这个故事的好奇,记者走近了这样一位令人叹服的动力骄子。

葛坤,我校利国国际老牌w6606级本科生。现已通过个性化保研保送本校研究生,从事热能工程方向,师从杨龙滨老师。本科阶段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并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结构物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项。

对葛坤的采访历时一个多小时,他神情专注、侃侃而谈,从身边的学习工作到大学的精彩生活,从科技创新到孔孟之道,从求学修身到社会实践,他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首先是谈到了学习方面,葛坤说:“大学的学习跟考试两回事。”众所周知,大学里相当多的课程,只需要考前突击就可以得到良好甚至优秀的好成绩。但要想真正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就必须从上课认真听讲做起。葛坤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自己是非常看重学习的。学生者,以学习为务者也。他讲到,上课认真听讲是最有效、最节省时间的学习方式。而且最好能在上课之前把将要学的内容浏览一下。课前不一定非要认认真真的把所学的内容都预习一遍,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课前把细节都看到了,上课讲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就难免分神。葛坤的做法是,课前预习的时候只看提纲,这样就会对课程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由于不看细节内容,上课的时候便会带着疑问去听讲,这样的听课效率是很高的。他还特别说到:“学习其实并不需要‘三更起五更眠’,重要的是要讲究‘高效’和‘规律’。”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在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高效地学习,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另外,还要养成“有规律”地预习和回顾的习惯。通过预习提纲,就会避免课上听不懂的情况;而及时回顾,又可以避免所学东西大面积遗忘,这样也为考前的预习节省了时间。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

“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是很有用的,特别是一些专业课,不仅要考试考得好,而且要学得好。因为这些课程在以后做毕业设计、读研、工作中都会用到。”葛坤特别提到,他在学习郑洪涛老师讲授的《气体动力学》的过程中,课上认真听讲,并认真细致地做笔记。虽然后来因为考前复习的力度不够,该课程只得了个及格,但他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他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地作用。相反,他有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当初学习的过程中部分课时没有认真对待,只是靠考前突击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现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感觉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全忘了。于是,他又特别抽出了两周的时间把当初的课程自学了一遍。

伟大的学问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在平时就认真对待学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有可能造就出纯粹的学者。

葛坤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严格,而且在科技创新中心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学弟学妹们也这样要求,“如果你们在科协工作了一学期,而拿不到奖学金。那么就应该暂时放下工作,去认真搞好学习。”这是他领导科创中心时对副部们说的最多的话。至今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葛坤依然颇为自豪。他说,从科协走出来的学生干部都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葛本人也是非常乐意于进行科技创新的。当他向记者回忆起当初通宵在动力楼做纸桥的场景时,总是面带微笑。“我们当初做一些科技作品,都是在晚上完成的,白天照常上课。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事情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葛坤说。包括他在准备周培源力学竞赛的时候,也是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从不因为参加比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

冰心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一个成功的人,必有着坚强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圣的四个要素,而修身便是根本所在。葛坤同好多优秀的人一样,十分重视自己的内在修养。

“我课余的时候比较喜欢读《论语》、《孟子》。我觉得能从儒家的思想中领悟到好多为人处世、治学修身的道理。我在山东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在当地的一个电视节目,叫做‘向孔门弟子借智慧’。比如曾参的勤奋、子路的率真、颜回的贤能、冉有的谦退、仲弓的德行等等,都是值得我们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的。”当记者问及他对老庄和西方哲学有没有涉猎时,葛坦言:“我对西方的哲学并没有研究,我们祖先的思想是很深邃的,现在我还比较年轻嘛,比较喜欢孔孟倡导的那种自强不息的出世之道。”

的确是这样,常言道,“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藏。”读一本精华宝书,足以让自己从中受益。葛坤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仅喜欢读儒家经典,而且能够很好的领悟这些思想。正如毛主席所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种学以致用的思想不仅在理工学科实用,在人文学科也大有用处。在理工学科,学以致用才能创造出经济价值、创造出物质财富。而在人文学科,倘若能够把这些先贤思想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以道御术”的境界,便会指导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进退有据、游刃有余。

葛坤很崇尚《易经》里的开篇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他在大三下学期主动放弃本硕博名额而去冲击清华多少有点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向往吧。然而,正直年轻气盛的他,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冲击清华的时候,没有选择保研,而是选择直博保送。这份自信中有些冒险的成分,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年轻的时候有一些挫折和经历,会从中学到好多东西。我尝试保外虽然失败了,但却从中了解到了其他名校的一些情况,而且自己也有了更丰富的经历和更深刻的体悟。”

尝试保外未果,此时他已经错过了通过学习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但自强不息的他,迅速找到了李彦军老师咨询。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打算尝试一下个性化保研的路径。个性化保研是学校统一安排的,院系层面没有名额。一般来说,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省赛二等奖以上的获奖经历才有入围资格。而且,这个奖项还要是学校认可度比较高的赛事。葛坤正是凭借周培源力学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的资格入围的。之后,学校会统一组织一个个性化保研学生的答辩。答辩会由副校长和学校的一些教授主持。这个答辩就相当于研究生考试的面试,答辩学生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科技创新经历和专业学习方面的情况。最终,凭借出色的科技创新技能和综合能力,他抓住了最后一个机会,顺利保研成功。葛坤在保研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出色的综合素质。在记者采访其他优秀学生的保研经历时,有人提到,在联系保外的前期,可以多联系一些学校。另外,提前联系导师,找自己所在专业老师写推荐信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被一个学校录取之后就不能再去别的学校面试了。

现在,成功保研的葛坤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他坦言,自己的自制能力比较差,比较喜欢玩。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脱缰野马,易放难收。”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才能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谈到研究生阶段自己的目标,葛坤说:“我想这个问题分为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硬性方面,就是要学好外语,另外构建好自己的‘知识树’,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尽量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软性方面,就是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的校园里总有一些怀揣梦想的勇士。葛坤是一个勇士,他用自己的坚定和执着,演绎了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作者: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