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简介:吕海财利国国际老牌w6608级本科生,曾获校“五四杯”三等奖两次,校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两次,校“五四杯”一等奖两次,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一次,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一次,“我的低碳生活”科技创意大赛三等奖一次,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一次,黑龙江省首届“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一次,第二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金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实效奖,最佳环境未来奖;曾获校三等奖学金三次,校二等奖学金一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助学金,校创新三等奖学金,重庆红江创新奖学金;曾获院“优秀学生干部”两次,2010年全国特奥冬季项目比赛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11第三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优秀志愿者称号,2011.8.7-2011.8.21经学校选拨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每次见到吕海财,给我的感觉永远是朴实无华,还有长挂嘴角的笑容。之前虽相见多次,然从未有过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我拿到了关于吕海财大学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的简历,满满三张纸,当时我就震惊了。这么丰富的履历,这么出色的成就,这么厚重的奖项,我在想,第一次的采访,就是这样优秀的人,我该如何去面对,忐忑、兴奋、期待是交流前的感受。
第二天来了,21B大厅,时间约定2点半。天空还在飘着雪,风也在疯狂的咆哮,2点二十吕海财就已经到了。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是从校外的实习工厂直接赶过来的,守时、诚信、感动。一眼望去,依然是他那标志性的笑容,他似乎有点紧张的挠挠头,我也笑了,之前心中的紧张瞬间消失。都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对那些优秀的人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很自然的流露。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跑
采访开始了,我具体了解了他之前和现在一直在不断改进的蓄能装置,从校“五四杯”一等奖的初露锋芒到在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囊括所有金奖的大满贯壮举,吕海财一路走来,有快乐也有辛酸。他告诉我们在去广州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下火车,一身的疲惫,可一刻也不能停歇,他得赶去提取托运过来的参赛作品,人生地不熟的广州,搬运这一个巨大的箱子,找了好久才找到他们参赛作品储存的地方。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麻烦还没就此结束,托运的过程中不知什么缘故,作品出了点问题,他和他的团队又投入到紧急的维修中,炎热的天气、艰苦的工作环境。想想不到的辛苦与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可是他却从未有过惧怕与逃脱。一切的泪水与汗水都化作了拿到大满贯时的喜悦与幸福。
成功=创意+毅力
当我们问到他是怎么样想到这个创意的,他告诉我们,大一下学期的一次物理演示实验给了他灵感,转动的轮子切割磁感线使灯泡发光,创意由此产生。而有灵感有想法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你要为了实现你的创意而坚持不懈的去努力。
吕海财说他自大一下学期就进入节能减排实验室,当时和他一起去的人很多,可到现在还在坚持科创的却屈指可数,而坚持下来的这些人也都成为了各自方面的牛人。曾经许多人也有过一些好的点子、好的创意,但创意只是开始,有了开始没有过程,结果自然只会是零。对科技创新,关键是你要有毅力,要能在实验室“坐得下”。孤独、挫折、失败都是难免的,人处在困难的时刻,就像在锅底一样,只要你继续走,就会是上坡。有些项目经常会是只有一两个人在做,那些缺乏毅力者往往会被风浪吹走,只有那些意志坚定、勤奋好学的人才会借着风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聊到节能减排实验室,吕海财很是兴奋,他说他一路走来,最感谢的就是施悦老师,以及那些陪伴他一直奋斗至今的团队。感谢施悦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施悦老师的那一句话“如果想做好一件事,你就必须得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成了他一路走来的准则。感谢他的战友们陪他度过那么多孤独的日子,感谢他的战友给他鼓励给他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现在,吕海财已经被成功保送西安交大读研究生。谈到自己的未来,吕海财说他还想将自己蓄能装置的项目进行到底,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拿下专利,投入生产,他相信只要坚持,这一切都不是梦。
和吕海财一个小时的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我相信吕海财的未来不是梦,我也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吕海财那样为了自己的创意,为了自己的想法去努力,那么我们的梦想又怎么可能只是幻想?